实验是化学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探究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然物是指,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不燃烧。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其中第二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少量的
和
等可溶性杂质,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量的(填化学式。下同)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调节至
,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更纯的氯化钠。
(届苏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试题)(5分 )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届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氯化铵(NH4Cl)溶解实验。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烧杯序号 |
温度/℃ |
水的质量/g |
氯化铵质量/g |
溶液质量/g |
① |
20 |
100 |
20 |
a |
② |
20 |
100 |
40 |
137.2 |
③ |
40 |
100 |
40 |
140 |
④ |
60 |
100 |
50 |
150 |
(1)a为。
(2)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g。
(3)将烧杯①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g。
(4)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不能确定是否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烧杯序号)。
(5)若使烧杯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继续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水 B.加入少量氯化铵 C.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D.升温到40℃E.加入100g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届上海市浦东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90 |
100 |
甲 |
13.3 |
32 |
64 |
110 |
169 |
202 |
246 |
乙 |
35.7 |
36 |
36.6 |
37.3 |
38.4 |
39 |
39.8 |
①60℃时甲的溶解度为⑺g/100g水,将6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⑻g。
②从乙的溶液中提取乙的方法是⑼(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③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⑽。
A.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
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
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两种物质的溶液;
(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物质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