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
实验方案 |
|
方案A |
![]() |
方案B |
![]() |
方案C |
![]() |
上述方案中有两个是合理的,写出合理方案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合理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滤液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滤液
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步骤③中乙溶液是(填化学式)溶液。
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已知其它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同学将50g盐酸分5次加入到25g该石灰石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20 |
15 |
10 |
请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g。
(2)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A~F六种无色的液体,其中E溶液有咸味,其溶质可作为调味品,其余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水中的某一种,请根据下面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2)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F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3)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①溶液E中的溶质是。
②写出B滴入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B是C是F是
④对还没有确定的溶液(或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B.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C.分别滴加石蕊溶液 D.分别滴加稀盐酸
A是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氧化物。请分析如下转化关系并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AC
溶液B中的溶质是溶液D中的溶质是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A + 硫酸 ② 蓝色溶液B + 铁粉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X、Y、Z为单质,其他均为化合物;X、D为气体,
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指出气体D的一种用途。实现上述反应或转化不需要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盐酸与物质A反应;②ED ;③物质B与C反应。
(6分)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C、D都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3)写出反应②中气体C转化为气体J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G + F → I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I检验溶液中葡萄糖的存在,请写出检验的方法和现象.
(5)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