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有唐一代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步辇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
(3)材料二所示《步辇图》是唐代哪一位画家的代表作?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戚继光
材料三 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我国一直以来都注重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二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元朝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积极作用?
(2)清朝初期对西藏宗教首领采取了册封制度,除顺治帝册封达赖外,康熙帝还册封了哪一个喇嘛教首领?
(3)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篇】
(1)下图所示制度最初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以完善,请写出这种制度的名称。

【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作什么?
【民族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交流篇】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所要到达国家的名称和目的。
【感悟篇】
(5)综上所述,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