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1992年1月20日上午,有一位87岁的老人乘电梯登上50层高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旋转餐厅。他临窗而坐,观看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阶段。请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分别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位老人是谁?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首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三个?
(4)如今我国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
(5)比较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10分)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
材料一:“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扩大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坚定地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
(1)材料一中提到“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到这句话,你能想到我们国家有关重视科技发展的哪一项战略?
(2)材料二中提到“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请你回答“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是谁提出来的?提出的出发点、含义是什么?(9分)
(3)“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
(4)材料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的方针的前提是什么(4分)
(5)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在哪里?
江泽民曾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江泽民所说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请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概况备忘录
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起止时间 |
1914—1918年 |
1939—1945年 |
参战国家 |
30多个 |
60多个 |
卷入人口 |
15亿多 |
17亿 |
伤亡人数 |
3000多万 |
8000多万 |
经济损失 |
3400多亿美元 |
50000亿美元 |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世界大战的认识。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2)材料二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的系列纪念活动,习近平5月7日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当年,我们患难与共,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今天,中俄两国人民更将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继续为巩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中国在哪一事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的?你认为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灯。这盏灯稳定的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过去,一个新电灯时代来临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 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杂志称这一现象“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
——高中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正在发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标志性成果及其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谁在“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新时代”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