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
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 D.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