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
|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
|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
|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
|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
|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
“反帝爱国”运动和“封建蒙昧主义”运动,是新中国对义和团一百年来评价中的两种基本结论。形成这两种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 A.史学观点的不同 | B.意识形态的左右 |
| C.政治运动的影响 | D.掌握史实的不同 |
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失败的国家的自然反应。它背负着国内凝聚力的期望,试图通过超级极权的途径来重建国家。”这段话表明十月革命:①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是俄国人民要求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愿望的产物
③是当时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④直接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