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A.天津地区 | B.上海地区 |
C.苏杭地区 | D.珠三角地区 |
“理性”贯穿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始终。下列符合苏格拉底“理性”思想的是
①“知识就是感觉”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③“幸福在人间”④“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图是一枚纪念币,下列选项与纪念币主题相符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
B.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
1927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说:“近世女子教育专务虚化不切实用,……有鉴于此,奚发本学社,用最新式之教育法灌输,能切实用之学术而于女子人格及立身行性尤为注意,庶几学成之后,在社会能有立身之学术,在家庭不失为贤母良妻。"这则广告
A.既注重实用又关切素质 | B.是女权思想形成的标志 |
C.开启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 D.表明广告的商业功能深入人心 |
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A.反对封建礼教 | B.反对盲从孔子 |
C.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儒学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