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1. 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7. 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 2. 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8. 交折 |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
| 3. 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9. 月折 |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
| 4. 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10. 随手 |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
| 5. 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11. 封柜 |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 6. 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
|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
|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
| C.出席万隆会议时 |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