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美国兰顿公司出版了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访谈实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兰顿公司在该书的封面写下:此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不可能取胜。读者得到的最佳答案是
A.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 | B.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凝聚力 |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据此可知陈独秀
A.反对民主共和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国民革命 | D.倡导社会主义 |
有人在评论19世纪某作家时认为: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材料评论的作家最有可能是
A.拜伦 | B.雪莱 |
C.巴尔扎克 | D.贝克特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
B.科学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历史必然 |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的使用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C.牛顿经典力学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 得同等的权利。”材料重在强调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人生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