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五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 B.极力维护宗法制 |
C.主张废除分封制 | D.推崇法家思想 |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人名)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上面材料引自()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论十大关系》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