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
|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 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
| B.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
| C.关税主权完全实现自主 |
| D.规避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竹枝词中记载着汉口民众乐园的景象“家家列肆汉江滨,南朔东西百货陈”“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下列的理解准确的有
①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变化
②位置优势有利于人流、物流汇聚
③城市开始出现商业化的娱乐活动
④文化娱乐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 地区 |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
| 江苏南部 |
1.34 |
| 浙江杭州 |
2.79 |
| 广东汕头 |
1.56 |
| 湖北广济 |
2.05 |
| 山东莱州 |
0.83 |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