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 B.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对立
C.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D.美苏军事均势形成的制衡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1939—194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从910亿美元增加到2136亿美元。下列选项与美国此时经济发展的原因无关的是()

A.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B.战争需求的刺激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由于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更新而增幅最大
B.第②、③段时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商品市场
C.通过第④段使得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D.世界市场伴随着的世界殖民地消长而消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