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 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由此可见()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
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 |
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
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说:“资本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刘少奇此语的出发点是( )
A.利用私人资本以克服财政困难 |
B.利用资本主义以促进经济恢复 |
C.有序推进改造以缓和社会矛盾 |
D.发展多种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 B.民主科学 |
C.三民主义 | D.社会主义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 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
B.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
C.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