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的《全球通史》时说:“新世界需要新史学。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 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 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是
A.教皇保罗六世崇信科学技术 | B.全球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
C.历史的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 | D.科学技术广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
日本前外相大平在访问中国时曾说:“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航空运输协定是国家间的协定,日台之间是地区性的民间航空往来。”这说明当时( )
A.中日恢复了邦交正常化 |
B.中日关系仅限于民间交流 |
C.日本变相制造“一中一台” |
D.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开启 |
《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
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
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 |
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
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的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