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括而羽之 | B.镞而厉之 | C.稍稍宾客其父 | D.人受谏则圣 |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 | B.何陋之有 | C.其入不益深乎 | D.孰不顺成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何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冥所享之福。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②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③上感悟,遽起:
④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宋先生其来乎?
②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
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尔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②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③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④,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⑤。”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絟: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同“纳”放进④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gū):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恚而语女曰:
②内所著披袄中:
③予佐而贾:
④出珠授之:
(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固吝者何?
A.学而时习之 |
(论语) |
B.吾恂恂而起 |
(捕蛇者说)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刻舟求剑) |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
(3)翻译句子
①公屡促之,必如约
②但少闲人入吾两人者耳
③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从文中概括一则实例,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②衡于虑 ③出游数岁 ④期年,以出揣摩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
B.①久而乃和 |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
C.①乃归葺小室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
②夫大国,难测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故至今不遣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B.未得相马之工也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C.买马而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D.然而王之买马也 |
辍耕之垄上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