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候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ニ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什,父母寝睡之后,然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 疑质理    

· 学眈书    

④由是声誉甚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十二 · 中书学生

不足 ·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以衣被蔽塞窗 ·

月色入 · (《记承天寺夜游》)

C.尤好 ·

· 引凄异(《三峡》)

D.父母寝睡 ·

· 不以其道(《马说》)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4)【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其作用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疮痍未瘳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瘸)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是  ②贤  ③恐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始困时  

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③知时有利不利也  

④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

阙:

  

②常有高猿长啸 引凄异

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三峡七百里中

自:

  

非亭午夜分

自:

  

(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5)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综合阅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④乡为生死而不受。  

(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日星隐曜(耀),山岳潜形;商旅不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郦道元的《三峡》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请你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 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 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 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抚   

②反   

③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②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