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军事、工矿企业等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然而它以失败告终。它不过是实践了一场残破的或者说畸形的“技术现代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人不仅引进大量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全面效仿西方教育、经济与政治制度,取得辉煌的成就。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机遇。
材料二: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在革命和维新思想上缺乏清醒的认识。同时,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广大农民、工人对维新思想和革命理论知之甚少……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梦想化为泡影。
材料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在新的社会寻找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近代中国与日本学习西方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4)以史为鉴,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应该怎样实现民族的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在人权问题上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一的这次革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华盛顿,你怎样评价他?
(3)请你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
材料 三马克思高度评价《解放宣言》,称它是“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并且指出:由于发布这个《宣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世界通史》【中】刘祚昌等
(4)据材料 三,指出并简析“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的原因。
材料 四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1861年3月1日)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解放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5)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美国《解放宣言》与俄国《解放法令》的共同点。
(6)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俄国《解放法令》比美国《解放宣言》意义理重大”的理由。
初三年(2)班同学围绕“世界连成一 体”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一起完成下列活动。
(1)请你写出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你可以任选一幅图,并说出它在“促进世界一体化”的作用。
(3)结合活动主题,请你在图3的位置上补上一幅(写上名称即可)能反映中国主动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事件。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你认为怎样才能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的到来,某校九年级(5)班同学决定制作以“聚焦工业革命”为主题(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展板。设想你是本班的学生,请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准备:你讲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回答两种)
(2)活动过程:
①史海拾贝: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小蓉收集到上面四张图片,请帮她把每张图片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两个展板。
②史海迷雾:查里于1790年从伦敦出发进行考察,他沿途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为什么?
A.走进拥有高大烟囱和厂房的机器纺纱厂
B.看见一座正使用蒸汽机抽水的煤矿
C.各个城市灯火辉煌,电车是城市主要交通工具
(3)活动总结:通过“聚焦工业革命”科技展板活动,对此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在中央有何具体内容?这种制度是由谁最先开创的?
(4)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制度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