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文明引入传统社会的制度层面,需要掌握制度创新的适度性,改革只宜采取缓进的方式。而戊戌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103天)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对旧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触动过重,过于激烈的变革行为,导致潜在的反对者转变为公开的反对者,从而扩大了本来就很强大的反对派阵营。——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
材料二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清帝国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 但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评明治维新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走上侵略道路的日本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今天我们深化改革你有何认识?
材料分析题: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创”实际上就是一个改革。改革与创新是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请回答问题。
(1)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主张改革。这是哪一个学派?(1分)其代表人物是谁?(1分)
(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请列举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
(3)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在20世纪初的哪一重大事件中体现出来?(1分)该事件有什么意义?(2分)请你举出新中国建立以来两个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2分)
(4)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创新。你认为这个战略创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能起到什么作用?(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属于制度上的创新。古今中外,任何王朝、国家的强大都与改革有离不开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
——毛泽东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秦孝公卒,太子立,发吏捕商君,车裂商君以徇。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其变法措施加以说明。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材料五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材料六 1868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进行考察。他们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4)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影响。
(5)材料五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又进行了什么改革?它使日本转变为什么性质国家?三十年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日本这场改革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6)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
“名片”,是现代人们自我介绍、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纵观华夏历史,两千年前的丝绸、一千年前的瓷器和五百年前的茶叶都名符其实地成为古老中国的“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1)据材料一,丝绸这张“名片”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送达罗马的?当时这个重要渠道的起点在哪? (2分)
材料二 新华社2012年4月电,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此间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见右图)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786亿港元(合266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2)这个天青釉葵花洗如此昂贵,不仅仅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主要还是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所知道的宋代制瓷业的辉煌。(2分)
材料三 有史料记载,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茶叶风靡欧洲各国,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1662年,号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其陪嫁物品中,包括有221磅的中国红茶和精美的东方茶具。
(3)上述材料反映了茶叶风靡全球,请问中国的种茶业何时兴起?清朝通过什么机构统一出口茶叶到葡萄牙的?(2分)
材料四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疯狂掠夺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列强铁蹄的蹂躏下,古老中国的“名片”黯然失色。
(4)对于中国名片的“鲜亮”、“失色”,你有什么感想?(2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篇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图一战役汉军的领军人物是谁?
和平篇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的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四 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5)材料中“鞑靼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回归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融汇篇
材料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
(7)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如何处理现在的民族关系?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