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文明引入传统社会的制度层面,需要掌握制度创新的适度性,改革只宜采取缓进的方式。而戊戌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103天)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对旧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触动过重,过于激烈的变革行为,导致潜在的反对者转变为公开的反对者,从而扩大了本来就很强大的反对派阵营。——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
材料二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清帝国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 但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评明治维新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走上侵略道路的日本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今天我们深化改革你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探究题:(共14分)
中世纪意大利地区的城市锡耶纳位于意大利半岛南部通往罗马的交通要道上,是重要的商业城市。12世纪时,当地居民就建立了自治政体;13世纪,锡耶纳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活跃,成为意大利银行业中心。1260年,在同佛罗伦萨的斗争中,锡耶纳人打败了佛罗伦萨,政治势力一度强盛。但是,锡耶纳城缺乏水源,附近没有优良的海港,手工业发展缓慢,在后来的竞争下衰败了。
任务一:知识整理
(1)西欧中世纪兴起的城市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之外,意大利地区还出现哪些城市?(写出两个即可,4分)
(2)文明古国的雄伟城市留给后人无穷的遗产,属于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城市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4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3)材料中的锡耶纳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君士坦丁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思考感悟
(4)怎样才能让城市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走向进步?

材料分析题:(共14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 口
粮食产量
人均
口粮
人均分
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请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哪些弊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收入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我国广大农村怎样发展才能使经济水平较快提高?(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

材料题:(共10分)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实行自治权利,如何能说威胁邻邦呢?我们现在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乃至世界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
—摘自周恩来的演讲
(1)通过材料准确判断,材料中的会议是指哪次国际会议?
(2)周恩来在这次演讲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的成功,其中“同”如何理解?
(3)周恩来的演讲中提到中国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是如何保障的?

历史不容忘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相继展开,警示我们勿忘历史,远离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材料三1945年5月8 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争结束了”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哪一组织的建立加快了这场战争的结束?

(12分)科技革命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社会的组织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使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政治结构”是什么?是通过哪一文件确立的?
材料二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了,飞机飞起来了。
——川教版《世界历史》
(2)材料二中提到的科技成果出现在哪次科技革命中?让汽车跑起来的动力机是什么?
材料三一是酝酿已久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战后勃然兴起,为生产力的革命性突飞猛进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把生产力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这场新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传统的产业部类得到调整从而焕发出生机,使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应运而生,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