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参习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而果断。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①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②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明年,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彝实能吏,后累佐曹王皋,以正直强干闻。
无几,迁御史中丞,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甚为有识所嗤。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
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籓帅,皆畏惧之。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执政:掌管政事的大臣。 ②希:迎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习法令,通政术习:熟悉 |
B.按狱江淮,次扬州 次:停留 |
C.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 举:检举 |
D.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阴:阴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强直而果断 皆正其罪而杖杀之 |
B.彼以不及状谒 以会赦,欲免赃 |
C.甚为有识所嗤 上所亲信 |
D.子因父生 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了,京兆尹追究责任时,他主动承担罪罚。 |
B.在审理曹芬案时,尽管众官都请求免除曹芬兄弟的死罪,但窦参不为所动,坚持依法杖杀了他们。 |
C.窦参担任御史中丞时,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但也有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的缺点,被有见识的人讥笑。 |
D.窦参因自己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限度,加上皇上亲信的指责诋毁,被贬为郴州别驾。 |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②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窦参“不避权贵”,严正执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解释:逐()后()之()过()
贵()逮()于()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馋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①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②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数不至,与聊城兵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注】①信:伸张。②衡秦:与秦“连衡”。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保守:保卫,守住 |
B.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缧绁:累赘,牵累 |
C.颜色不变,辞气不悖颜色:表情,神态 |
D.天下震动,诸候惊骇惊骇:惊慌,害怕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鲁仲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与齐久存,又一计也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写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
B.鲁仲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
C.鲁仲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
D.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当以《晋书》相付
A. | 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执手相看泪眼 可觅千斛米见与以母忧去职 |
C. | 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卿必以才学成名。 |
与例句“张华深善之”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
A.火尚足以明 | B.范增数目项王 |
C.手注善药 |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与例句“寿独不为之屈”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一言以蔽之 | B.莫我知也夫 |
C.生,事之以礼 | D.而刘夙婴疾病 |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
(3)(韦)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译:
(4)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卢怀慎,滑州人,盖范阳著姓。祖悊,仕为灵昌令,遂为县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侍御史。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他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蔽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险恶之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子奂、弈。奂,早修整,为吏有清白称。历御史中丞,出为陕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帝西还,次陕,嘉其美政,题赞于听事曰:“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寻召为兵部侍郎。天宝初,为南海太守。南海兼水陆都会,物产瑰怪,前守刘巨鳞、彭杲皆以赃败,故以奂代之。污吏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远俗为安。时谓自开元后四十年,治广有清节者,宋璟、李朝隐、奂三人而已。终尚书右丞。
(《新唐书·卢怀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龙中,迁侍御史 迁:贬官 |
B.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会:适逢 |
C.环堵庳陋 堵:墙 |
D.帝西还,次陕 次:停留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怀慎“清廉”的一组是( )
①怀慎在童卯已不凡
②若御史可疑,则他人何可信
③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
④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
⑥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下令复查薛王舅舅王仙童一案,卢怀慎等人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 |
B.卢怀慎生病退休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他,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 |
C.卢怀慎为官清廉,又经常救济亲戚朋友,家无储蓄,门无遮帘,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 |
D.卢怀慎之子卢奂在广州做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皇上和当地人的称赞。 |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