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属:连缀
B.连公府不就辟:通“避”,逃避
C.衡不当世慕:趋附
D.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骄尚之情
秦王与群臣相视
B.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幽武置大窖中
C.大将军邓骘奇
秦有余力而制
D.验以事

斯天下民至焉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B.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不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B.第一段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载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C.第二至第四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其中第二、三段是整体概括,第四段介绍了候风地动仪。
D.作者行文笔法多变,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虚实结合,摇曳多姿。

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对之如何评价?(不少于15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给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给下列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
见 善 如 不 及 见 不 善 如 探 汤 吾 见 其 人 矣 吾 闻 其 语 矣 隐 居 以 求 其 志 行 义 以 达 其 道 吾 闻 其 语 矣 未 见 其 人 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