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人濒行濒:临近 |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
C.遽薄京师薄:逼近 |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小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世人果然聚在一起责怪他,辱骂他,(见到他后)以眼色(互相)示意,牵扯衣角指指点点,添油加醋,制造流言。 |
B.余以为过言: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 |
C.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我)恰好(目睹一场)大雪越过五岭,覆盖广东广西一带好几个州府。 |
D.而谁敢炫怪于群目:那么谁敢在众人眼前炫耀那些被人见怪的事。 |
文中“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中“所闻者”是指()
A.韩愈因收召后学作《师说》而得到“狂人”的骂名 |
B.屈子赋中“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的话 |
C.庸、蜀之南“日出则犬吠”的怪事 |
D.南越下大雪,狗对天狂吠多日的怪事 |
联系韩愈《师说》,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A.都侧重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
B.都着眼于“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进行批判和揭露。 |
C.韩文侧重于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柳文着眼于颂扬韩愈抗颜为师。 |
D.韩文用对比分析阐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危害,柳文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小题。
(一)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
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二)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
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②,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或:同“惑”,奇怪。②数:技艺。下列对选段一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上溯讨论古代的人物。 |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
下列各项是对选段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辨解。他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认为一暴十寒达不到培养目的。 |
B.像孟子这样的善士接触大王的机会太少,加上大王身边不断有人给大王泼冷水,导致大王善性的萌芽没能得到扩充和发展。 |
C.孟子运用一暴十寒这个譬喻,生动而贴切地分析了“王之不智”的原因。他认为大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寒之者”。 |
D.孟子以下棋为喻,来说明大王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从他的指教,一心想着骄奢淫逸,其才智很有问题,并非孟子的指教不力。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谓之文。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方 其 未 有 之 时 固 不 料 后 来 之 有 此 一 体 也 逮 既 有 此 一 体 之 后 又 若 天 造 地 设 为 世 所 应 有 之 物 然 自 明 以 来 未 见 有 创 一 体 裁 新 人 耳 目 者。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张潮《幽梦影》)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 为世所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 |
B.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 为世所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 |
C.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 为世所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 |
D.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 |
为世所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这段文字的核心思想后来由清末民初学者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张潮期待百年之后创新的体裁,下列作品最能符合其期待的是( ) (3分)
A.《聊斋志异》 | B.《红楼梦》 | C.《少年中国说》 | D.《狂人日记》 |
文言文阅读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 |
B.技不进,数被让让:责备 |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
D.引置枢密,责以忠效责:职责、责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
D.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 ④ ⑤ | B.② ③ ④ | C.① ⑤ ⑥ | D.② ③ 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 |
B.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差不多使天下太平了。 |
C.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
D.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也许能使天下太平。 |
“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详细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B.清楚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C.详细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D.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令就禁趣:立刻 |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
D.以旌吾过旌:表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是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