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
C.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 |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 |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 |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 |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 |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C. |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 |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 |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 |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 |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 B. |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
C. |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 D. |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 B. | 转嫁战争负担 |
C. |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D. | 强化物资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