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意识的启蒙,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隋唐的三省六部,这一制度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 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
C.有利于人才的选用,保证了政治清明 |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 |
“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朝开始设立三省作为中央机构 | B.唐朝的三省分别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 |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A.芍陂 | B.都江堰 | C.灵渠 | D.郑国渠 |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
A.专制皇权 | B.重视人才 | C.尊崇自然 | D.宗法观念 |
以下对西周初期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 B.有利于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C.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开拓疆土 | D.有利于巩固周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