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文明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革命史观 |
《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对立 |
C.广义历史与狭义历史的关系 |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
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应收集的直接史料是()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
D.“科学﹒文明﹒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下列表述与这一学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革命的性质完全取决于革命的口号与理论 |
B.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促进了十月革命爆发 |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机遇 |
D.俄国的国情对革命性质、结局影响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