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现有A、B、C、D、E、F、G七种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性质
A
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B
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
C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可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
D
单质之一为淡蓝色气体,可阻挡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
E
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
F
周期表中位于短周期,基态原子M层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
G
该元素的一种氧化物M可用作油漆颜料,与E的单质反应可应用于焊接钢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元素C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                ;G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区;
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化合物BA2D2蒸气293 K时,理论测算密度为2.0g·L-1,实际密度为2.5 g·L-1的原因是          
(3)FD2中F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分子空间构型为     ;FD2易溶于水的原因可能是:      (填入序号)。①FD2与水极性相同              ②FD2可以与水反应   
(4)有人推测化合物CA5的存在,该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可能类型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下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mL的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⑵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⑷由实验可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
⑸如将本题中“25℃澄清饱和石灰水”换成“20℃的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其原因是

已知单质铁和硫粉反应时需用酒精灯加热,反应方能开始,但在铁粉和硫粉开始反应后,把酒精灯撤去反应仍可进行完全。则此反应为反应(填“放热”、“吸热”)。原因是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⑴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⑵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的原因
⑶通过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O分子曾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而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填编号,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在含Cu+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0个大气压,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度,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就不在改变,已知产物之一为N2O,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变化(3)中为什么最后的气体总压力略小于原压力的2/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仔细阅读下图,已知B、D、E、F、G是氧化物,F、K是氢化物;C、H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单质,J是气态非金属单质,O是白色沉淀,且B、H、L、M、N、O中含有同种元素(图中部分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
(1)反应①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物B、D、E、F的物质的量之比1:1:1:14。A强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写出反应②在工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常以C或H制成容器盛装和运输I的浓溶液,其原理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