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7世纪初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创办学馆,积极传播儒家文化,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
材料二:“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材料三: ①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②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③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概括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2)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请说出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它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飞跃都和虚心学习分不开。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日本的发展史中借鉴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颂世俗生活,主张……,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北师大版七上教材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
(3) 受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18世纪末,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
(4)请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的根本区别与作用的共同之处。
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法制代替人治的过程。为了探究世界史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小明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做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帮助完成: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1)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最高权利。这一政治现象源于上述材料几?此材料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请问:该日期符合材料几?此材料体现的文件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之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4)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此河”进京赶考,你首先经过的是哪一段?
(3)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哪里?
(4)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何感想?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战争造成的创伤依然存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应
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这个条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掉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材料中的某条约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定的?请用史实说明该条约能否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美国在二战中的态度有何转变?“全力以赴,摧毁日本”这幅漫画最早可能是在哪个历史事件后创作的?
(3)材料三反映了纳粹势力的灭亡,出现该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二: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摘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三::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2)根据材料三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l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
(3)材料四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就任总统的?凯恩斯所说的“现行制度范围内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
(4)上述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