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
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⑴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⑵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什么?(1分)
【探究二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⑶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图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⑷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请举出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一个即可)
【探究三 科技篇】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⑸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一例。
【探究四 交往篇】“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⑹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两例。
18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哪一工业部门?为什么说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
某班学生要开展"古老的丝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想-想】
(1)简要描述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写出为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
(2)西域主要指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它从何时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一比】
(3)在我国远洋航行史上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你知道是哪一次吗?最远到达了哪里?
(4)欧洲人开始远洋探索开始于哪一世纪?比中国晚了大约多久?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思一思】
(5)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64年的峥嵘岁月,64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6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4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