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 孟子》选段,回答问题。(2+4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②,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结合以上文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答:

简答题

1.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2.

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1~3题。

1.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2.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烟笼寒水月笼沙

B.

明月楼高休独倚

C.

一夜飞度镜湖月

D.

夜吟应觉月光寒

3.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A.

史湘云

B.

林黛玉

C.

薛宝钗

D.

妙玉

阅读下面则选,按要求答题。
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②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处世态度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对于梁惠王提出的“利”,孟子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文段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