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
苏联从1952年起为配合国际和平理事会发起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动,开始发行包括文学家在内的外国名人邮票。下图是1958年在苏联邮票园地亮相的中国文化名人关汉卿,对他的盖棺论定,最贴切的是:()
A.“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B.“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 |
C.“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
D.“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
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
A.施耐庵 | B.蒲松龄 | C.吴敬梓 | D.曹雪芹 |
下图是经典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笑容可掬,由图集中反映出这类中国年画的基本特点有:()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②活泼热闹,重吉祥、喜庆③饱含乡土气息表现美好愿望④具有浓郁宗教色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火炮……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造成中国这种停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不重视影响科技推广 |
B.小农自然经济形态相对落后 |
C.民风纯朴崇尚自然排斥机巧 |
D.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极力阻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