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改编】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
B.改革阻碍了社会进步,故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C.改革者就应该为改革付出代价 |
D.改革触及到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对所致 |
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 B.公平公正的理念 |
C.自由平等的思想 | D.推行刑罚的原则 |
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这实际上就是()
A.俸禄制的雏形 | B.租调制的雏形 |
C.均田制的雏形 | D.迁都洛阳的先声 |
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