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
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
由此判断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 D.民族主义立场 |
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7月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 |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
C.放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 D.首次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
B.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 D.不接受苏联的援助 |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 B.进行万里长征 | C.工农武装割据 | D.实施武装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