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编】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B.改革阻碍了社会进步,故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者就应该为改革付出代价
D.改革触及到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对所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A.文化才开始形成 B.文化是多元化的
C.文化具有民族性 D.文化的政治性质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0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法国,还煽动盟国各国舆论反对戴高乐,并大力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派。这实质上表明

A.法美形成对抗局面 B.法美关系走向破裂
C.欧美关系日益紧张 D.两极格局内部分化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秋七月,初税田”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区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