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4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周年。综观60多年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
|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
|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
|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战略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
|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 |
|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
|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
|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
|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
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 A.主张儒佛合一 | B.抨击当朝统治 |
| C.抨击科举制度 | D.注重经义策论 |
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
| A.入主中原的愿望 | B.实行汉化政策 |
| C.改革的坚强决心 |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