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学家把现代化定义为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一个过程。社会学家指出,现代化的其他特征包括:唤醒和激发大众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直至目前才树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信赖。”材料认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现代化的认识

A.是相同的 B.是矛盾的
C.是毫无关联的 D.是互为补充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比较1872年一1892年和1895年一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A.商办企业经历了一个低谷
B.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主要来自政府
C.外国资本仍占优势地位
D.重工业落后,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为何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传统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口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