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
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
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
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 )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
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
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单位:%)
项目 |
年代 |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8.8 |
12.66 |
15.6 |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1.7 |
12.6 |
25.3 |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的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