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三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根本不同?自贸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4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阅读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2分)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A、铜钱 B、铁钱 C、交子 —— ()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加以管理。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改革了土地制度,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这种分封土地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1)根据材料指出,这是法兰克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二: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日本此次改革的学习对象是谁?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3)结合材料指出,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四:1992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讲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4)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我国的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此后,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