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设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设计了一个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国联”。但是由于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退出《凡尔赛和约》,而苏联受到排斥。没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世界大国的参加,大国之间的均势就难于维持,国联的权威性也就不够。后来日本、德国等先后退出国联,更证明了国联并不是进行大国合作的有效机构。而其他超国家的行为体和相关机制还不健全。因此,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矛盾越演越烈。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均势,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次,欧洲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族国家之间在领土和人口上的斗争,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重要力量,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材料二
材料三 德国政府要人表示:“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只是在协约国再次进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德国才不得不签订和约。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2)材料二、三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的哪一矛盾?有什么后果?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发现美洲大陆"是谁?
(2)简要分析"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图略)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北京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后来尼克松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并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分析美国对华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近来习近平访美时问及中美“路在何方”时,习近平戏剧性地回答:“路在脚下”。
(3)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的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
(4)根据以上三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