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开幕。本次会议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包容性等议题展开讨论。这表明
①国际组织能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②国际组织能够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④国际组织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 C.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2010年的端午“小长假”,山西省广灵县委、县政府领导全部深入到农户回访。“U形渠建少了”、“洪水坝该修了”、“粮食直补政策落实的还不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利用休息日,县里的领导分头下去开展了全县“大调研”。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头脑 |
|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
|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 D.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材料说明
|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
|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 D.规律具有主观性 |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的说:“如果我错了,只要一个证明就足够了,又何须100个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
| B.真理总是不断变化的 |
|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
| 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 C.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D.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特点 |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强调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把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放在首位,而不再看重花里胡哨的简历。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
| C.解决实际问题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