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玉溪市所辖9个县区里,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活着彝族、哈尼族、傣族等8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33.92%,居住地域却占全市面积的75%。5年来,3个民族自治县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民族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内翻了近两番。
玉溪市连续17年没有因民族问题引发群体性时间和重大矛盾纠纷,为发展提供了最稳定、最安全的社会环境。而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尊重民族习惯,不能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截至目前,玉溪市已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为弘扬民族文化,玉溪市部分县区相机出台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条例、办法和配套政策。如峨山县制定出台《峨山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支持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平县制定和颁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每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保护传承、宣传弘扬和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玉溪市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辩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材料一: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11分)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控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2)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