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
|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
| 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
|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
|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人商人 |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喏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人际关系的庸俗 | B.社会风气的败坏 |
| C.商品经济的发达 | D.价值观念的更新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清朝设置军机处 |
| 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 B.学而不思则罔 |
| C.有教无类 | D.因材施教 |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史记》 | B.姜子牙助周灭商的神话 |
|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 D.商朝卜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