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取消票证表明我国
| A.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3—1958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
| A.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 B.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 |
| C.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 | D.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 |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
|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
|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
|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
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小亚细亚引发商业危机 |
| B.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 C.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