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 年份 |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40% |
38% |
36% |
34% |
31% |
|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8% |
34% |
43% |
37% |
36% |
|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2% |
27% |
37% |
36% |
43% |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 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 |
| D.彻底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农业 | D.商业 |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
|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
| C.实行实物配给制 |
| D.取消自由贸易 |
《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一文中说:“罗斯福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政导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独裁统治 |
|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
| C.新政全盘接受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实施计划经济 |
| D.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A.工业领域 | B.贸易领域 | C.农业领域 | D.金融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