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的封建地主兴起了,他们照例对农民采用各种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剥削和压迫农民。有的农民被当作附属物连同土地赠给新贵族地主,沦为他们的佃农。农民不得弃田逃亡,违者将被押回原地给予严惩。——《埃及近代史》
(1)思考: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改革后埃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可能对埃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二:政府规定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由政府按价供给,定期交货,加工后的产品由政府按价收购,不得私自出售,违者严惩。这样便剥夺了工厂主的生产和销售自由,他们只能收取一点加工费,全部盈利转归国有。——《中东简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2分)政治制度的创新和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在政事堂共同商议。唐朝宰相一般有数人担任,多时曾达十余人,其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 天子只和中书令共同商议政务,行使立案.立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经过门下省同意副署后,方能交付尚书省实施.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中国历代官制》
(1)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6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三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
材料四:英国的制度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的制度对中国意义不大。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英国制度对中国的意义是否合适?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期,张骞于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唐代,洛阳人 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丝路开通的意义。
(2)概括汉唐丝路畅通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经济原因。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路一带”的积极意义。
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 《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