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 B.门下省负责审议 |
|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 D.尚书省负责执行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主要是指
| A.规定皇位世袭 | B.建立三公九卿制 |
| C.推行郡县制 |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 A.王位世袭制 | B.分封制 |
| C.嫡长子继承制 | D.郡县制 |
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
|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 B.把中国的抗战带入了相持阶段 |
|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 |
| 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 A.北伐战争 | B.南昌起义 |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