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 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地方发挥了他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二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思选集》
请回答:
(1)举出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三个历史人物。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并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并总领地方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治理黄河水害,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行省制的实行有何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3)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4)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归纳三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