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克 ②锌片增重了32.5克 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④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
C.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
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
下列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2H2 + O2![]() |
B.CaO + H2O = Ca(OH)2 |
C.CaCO3![]() |
D.CH3CH2OH(酒精)+ 3O2![]() |
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 )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①②③④⑥ | B.①④⑤⑥⑦ | C.②③④⑤⑦ | D.③④⑤⑥⑦ |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温度 |
0min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50min |
60min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20 |
0.20 |
0.20 |
0.20 |
0.20 |
0.20 |
依上述数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 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1。
B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 mol/L,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推测实验2中还可能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C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且c3>1.0 mol/L
D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乙>甲>丁 |
B.丁或甲与乙所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物质 |
C.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甲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