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日一衣带水,交往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国几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开始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但结局迥异。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
请回答:
(1)"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具体是指什么?
(2)"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指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什么自救运动?
(3)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是指哪两场战争?
(4)近年来,日本政府的哪些做法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又极有可能威胁到"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举两例)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夏、商、西周均属于我国的上古三代。请结合下面数轴填写表格。

(1)完成表格填空


建国时间
建国君主
亡国国时间
亡国君主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1046年



(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想对后世的统治者说点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至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中提到的“卫鞅”是谁?他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改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在秦国变法的主要措施?
(3)商君被秦国守旧贵族车裂而死,是否说明改革失败?你是怎么看待商鞅之死?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个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相关的成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实施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460多人为妖言以乱黔首
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被活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件事?当时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建议?
(2)材料二指的是历史上哪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两则材料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