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有征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上级指令执行。───列宁《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革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实行交换。───前苏联文件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列宁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什么政策?
(2)这两种政策从内容上看有何不同之处?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是什么?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日本 |
印度 |
中国 |
增长率 |
2.5 |
2.1 |
2.2 |
3.1 |
5.2 |
9.8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梁启超为实现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的实践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5)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剖析】习近平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①________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参观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时看到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习近平指着地图右边的一处地方说,那里是②________________,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
(1)上文中①②处应填写的人名和地名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以上发明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的是____(填写字母)?
【史料分析】
材料一: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三:见右图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5)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历史感悟】
(6)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9分)
【思想篇】
材料一:
图一 庄子图二 但丁图三 伏尔泰
(1)根据以上图片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这些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1分)
【政治篇】
材料二:
图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⑵根据图四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图五,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民主政治体制?(3分)
【反思篇】
材料三:雅典规定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城邦的重大事项,诸如战争还是媾和,选举官吏,法庭诉讼都要经过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材料四: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从材料三中找出体现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依据(1分)
(4)以上材料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中、俄、美三国作为世界上举重轻重的大国,他们的“改革”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必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
材料二:我们知道,我们已然陈旧的程序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这意味着变革。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材料三: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我们要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2013年3月17日中国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60年后,俄国为走向社会主义强国又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其特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上罗斯福总统曾“应用新理念”帮助美国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严重的危机。这一“新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提到改革的困难在于必须“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这一点在我国先秦时期“商鞅变法”中就有明显体现,请从其改革措施中试举一例。(1分)“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苏联时期哪一政治经济体制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1分)
(4)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是指什么?(1分)
(5)中、美、俄三国不仅注重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举一个历史上三国合作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