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指出毛泽东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三军”最后在哪里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大国。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材料三:新时期的硕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是指中国提出了什么原则和方针?(4)
(2)材料二中《乔的笑》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2)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毛泽东、邓小平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飞跃。
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两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结合“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史实,请你来完成以下的探究任务!
探究一: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哪个朝代?
探究二: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三:明朝后期哪个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探究四:明朝的哪一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探究五: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什么机构,隶属哪个省,对台湾进行管辖,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2分)
探究六: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探究七: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哪个皇帝命令清军在雅克萨围攻沙俄的侵略军,并取得了胜利?(1分)
探究八: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这个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九:清朝时期,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
感悟: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4分)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
请回答:
①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②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③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④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顾炎武(明朝)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形成?
②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外有哪两个?
③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朝时的这种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材料三中,顾炎武把明朝的这种制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
⑤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