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文明。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上述遗产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均写出图片字母代号即可,2分)
(2)选择一处文化遗产解读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3)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设立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1945年)
材料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所担负的责任”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什么?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
(2)亚历山大二世是在签署废除何种制度的法令后说的这段话?他的这段话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3)美国的这场战争和俄国的这次改革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中国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206亿美元,2006年达到1.7万亿美元,增长了84倍,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成就举世瞩目。温家宝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30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源于哪一次重要会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具体实行了什么政策?
(3)香港、澳门能成功回归祖国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关系。请列举其中的主要原因(至少两点)
学习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好办法,是在材料中寻找历史问题的答案。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一)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它精妙地传递了这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图二)说:当人们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材料三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图三所示刊物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鲁迅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说:这历史没有年代,我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分别写出上述三则材料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及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各是什么?
(3)一批知识分子在图三所示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向封建主义发起猛烈攻击。请任意列举两个代表人物。
(4)上述中外历史上的三次文化运动都是反对什么的思想解放运动?(注意共同性,请到材料里找答案!)
(5)有人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所提倡的人文、民主、科学等价值观,仍然值得弘扬。你是否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