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精神文明和道德重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道德文化】
材料一 下图
(1)材料一人物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道德思想?
材料二 西汉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儒家思想从此确立在中国古代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构成。儒家提倡"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步入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针对材料中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道德?并说明理由。
【现代道德建设】
材料三 焦裕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中的实践模范。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号召学习焦裕禄。
(3)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过程中,除焦裕禄之外,还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湖湘道德风采】
(4)湖湘大地文化厚重,在近代更是引领中国风潮。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中,湖南也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请举出两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
近代自美国的佩里利用武力敲开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得以重新认识世界,对西方文明的拜服,促使其决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上全面学习西方。……
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材料二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
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参加讨论人数达1.5亿(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材料三 2014年又逢甲午:由富到强的节点
2014年又逢甲午年。因为特殊的年份和敏感的钓鱼岛争端,日本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已经注定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也不会再局限于“战胜日本”。然而,随着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扩军修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日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甲午年,怎样规划好今后60年的建设蓝图,需要我们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对日斗争方针和国际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均摘自孟祥青《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是指什么改革?举例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的地位和意义。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仔细观察下面的《19世纪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子母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天皇居住地 B.幕府所在地
仔细观察下面的《卢沟桥事变前形势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九一八事变发生地 B.“双十二事变”发生地
(2)请根据图片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唐中央政府设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此时尚谈不上内阁制,只是其设官分职已有相当的组织与秩序。隋唐以来——本书以之与宋联系称之为第二帝国——与汉代官制有一基本不同之处,即是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除少数地域外,下达州县。汉朝的征辟,至此不用。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因着准备考试的读物标准化,雕版印刷出现于600年前后,即可能受此影响。只是如此一来,中国人们今后受官僚制的程度也愈深。唐朝的文官集团有18805个建制的职位,加上其他辅助人员,案牍之士与军官一并计算,凡受薪者共368668人,这在中世纪是一个极可观的数目。当日中国总人口可能为五千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将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唐中央六部都隶属于尚书省。()
(2)唐朝已经实行内阁制。()
(3)唐朝的所有官员都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派遣。()
(4)唐朝继续推行了隋朝开始的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并形成了定规。 ()
(5)隋朝开始的文官考试导致了中国人受官僚制的程度加深。()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表
爆发标志 |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
交战双方 |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
重要转折点 |
① |
战争性质 |
② |
战后格局 |
两极对峙格局 |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请将材料二的表格补充完整。
(3)“冷战”主要涉及的是哪两个国家?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当今社会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什么表现?
(5)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列举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2分)